來源:器械之家,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且24小時後方可轉載。
日前,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消息稱,公司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張忠濤教授團隊及相關單位自主研制的圖邁單臂腔鏡手術機器人,由張忠濤教授團隊和蘭州大學第一醫院李汛教授團隊共同完成了國內首例單孔腔鏡機器人膽囊切除術人體試驗。
據悉,這是由張忠濤教授主持的“十三五”國家重點研制計劃項目課題取得的重大進展。同時標誌着我國自主研制的單臂腔鏡手術機器人成功用於消化外科手術,也是國產單臂構型腔鏡手術機器人首次完成人體試驗。
01
圖邁單臂完成
首例人體臨床試驗手術
據悉,圖邁多臂腔鏡手術機器人自2020年臨床項目啟動,在泌尿外科、普外科、胸外科、婦科不斷挑戰高難度手術,協助臨床專家達成了多項具有重要臨床價值的裏程碑。
2020年12月30日,浙江省人民醫院張大宏教授操作圖邁多臂腔鏡機器人,完成了首例單孔肾部分切除術,這也是中國首例國產腔鏡手術機器人單孔手術。此次首例圖邁單臂機器人單孔手術的成功,標誌着微創機器人成為國內首家腔鏡機器人多臂、單臂多管線商品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創新公司。

據展現,圖邁單臂腔鏡手術機器人的蛇形策劃器械可以在狹小空間內達成 7 個自由度,策劃精細,易於操作。對於膽囊切除術而言,手術切口位於脐孔,術後不影響美觀,患者接受程度高。
張忠濤教授認為,此次完成人體試驗的國產圖邁手術機器人采用獨特的單臂結構,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移動靈活,設置便捷。張忠濤教授表示:“相較多孔機器人手術還具有切口更小、對組織侵襲更小,機器人系統擺位時間短,擺位空間大等優勢,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
微創機器人總裁何超博士認為,單臂腔鏡手術機器人是我國醫療器械空白範圍,中國市場尚無國內外商品獲批上市,項目團隊在科技部國家重點專項的幫助下,產學研醫緊密配合,聯合攻關,成功開展圖邁單臂腔鏡機器人首例臨床試驗。
02
圖邁曾完成首例
國產機器人單孔手術
成立於2015年的微創醫療機器人主要從事手術機器人醫療器械的研制、生產和商業化,現已完整地覆盖了腔鏡、骨科、血管介入、經自然腔道、經皮穿刺五大“黃金賽道”的醫療機器人產業化戰略布局。
其中,圖邁是微創醫療機器人自主研制的腔鏡手術機器人,由患者手術平臺、圖像臺車、醫生控製臺三部分組成,用於輔助完成腔鏡外科手術,特別是對於開放術式或常規腹腔鏡術式具有挑戰的復雜手術,具有明顯的優勢。
其腕式手術器械高度靈活,3D腔鏡系統供應立體真實的手術視野,直覺式主從遙操作靈敏易上手,從而簡化手術操作,縮短手術時間,具有極高的臨床優勢。圖邁在策劃理念、系統性能、操控感受等方面都具有出色表現,與同類進口商品相比,圖邁優化了術者視野、操作體驗,不斷突破臨床應用術式,挑戰高難度、復雜的泌尿外科手術,贏得了各臨床核心專家的認可和肯定。

圖邁商品示意圖
2019年10月17日,圖邁通過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申請,進入特別審查程序“綠色通道”。
2020年12月30日,上海微醫療機器人自主研制的圖邁腔鏡手術機器人系統在浙江省人民醫院完成了機器人輔助單孔腹腔鏡肾部分切除術。據了解,該手術是國產圖邁腔鏡機器人完成的首例單孔肾部分切除術,也是中國首例國產腔鏡手術機器人單孔手術。
相對於普通腹腔鏡單孔手術,圖邁的機器人機械臂靈巧的特點,更能克服傳統腔鏡單孔手術器械因互相幹擾、配合難度大,而影響操作及視野的缺點,同時也幫助術者避免在傳統單孔術式中遇到的手眼協調、反向操作等問題,在實施精細操作時,更能凸現機器人的精準優勢。在手術結果上,能夠達到與多孔術式相當的治療效果,具有微創傷性、安全性、美觀性,以及術後疼痛少,恢復快等特點。

張大宏教授操作圖邁腔鏡機器人
主刀醫生張大宏教授在術後表示:“我們已使用圖邁腔鏡機器人完成了多例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肾部分切除術,此次中國首例國產機器人單孔肾部分切除手術的成功,更是讓我們對國產圖邁腔鏡機器人信心倍增。圖邁腔鏡機器人所供應的穩定清晰的3D視野和靈活精巧的手術器械,可以幫助術者在非常有限的空間內,完成一系列高精度的復雜操作。在確保治療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可以幫助患者減少手術創傷,減輕術後疼痛,促進術後康復。”
03
單孔或成國產手術機器人
彎道超車的突破口
據Global Market Insight數據,手術機器人全球市場從2018年至2024年將以24.4%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2024年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300億人民幣。目前手術機器人占全球醫療機器人超60%以上,而腹腔鏡手術機器人應用範圍占比高達88.5%。世界公認的手術機器人領頭羊是美國直覺外科公司,據業內估算,其主打商品達芬奇在手術機器人範圍中占比超過75%。
2017年至2019年,中國手術機器人工業市場規模從4.2億元增長至7.3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4.96%。此外,直覺外科公司公示分析的數據顯示,我國每2000萬人口所持有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數量僅為1臺,而美國、日本分別為147臺、34臺。根據2018年—2020年政府公開的醫院招投標情況來看,手術機器人各品牌招標數量,直覺外科公司的達芬奇機器人占據56%,其余數量由其他外資産業和國內少部分産業構成。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
可以說,在手術機器人範圍達芬奇一直處於“一枝獨秀”的壟斷地位,那麽國產手術機器人是否有機會彎道超車呢?
據了解,目前在微創手術中按照切口的數量可以分為多孔和單孔兩種術式。目前,市場上及研制中的多數手術機器人針對多孔術式,但由於多孔術式的術後,都需要擴大至少一個切口,以便拿出病理樣本,因此多孔術式實際上是“一個大孔+多個小孔”,創傷大於單孔術式。
與多孔腹腔鏡手術機器人相比,單孔在具備精準、靈活等優勢的同時,減少了切口的數量和總長度,具有創傷小、無疤痕、切口隱蔽、手術美容、無外部機械臂幹涉、能適應狹窄腔道、恢復更快、疼痛更輕等一系列優點。
值得關註的是,目前國內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都是“多孔”的手術模式,其用於泌尿外科和特定的耳鼻喉手術的單孔手術機器人,由於實施了出口管製,尚未向中國市場銷售,且受製於技藝因素,適應手術類型較少,而且與多孔機器人並不兼容,需要單獨購置,增加了醫院的成本。

事實上,國內産業迎來擴展契機,精鋒、術銳從單孔手術機器人切入這一賽道。
今年11月6日,手術機器人平臺公司精鋒醫療宣布完成超2億美元C輪融資簽,據了解,精鋒醫療是國內唯一一家、全球第二家同時掌握單孔手術機器人及多孔手術機器人技藝的公司,目前已經持有了以機器人技藝為核心的三大商品管線,包括現在應用範圍最廣的多孔腹腔鏡手術機器人系統、代表外科手術擴展方向的單孔腹腔鏡手術機器人系統以及超高清立體內窥鏡。
精鋒單孔手術機器人於2018年開展單孔手術機器人動物實驗,“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申請已於2021年4月獲得通過,即將進入註冊臨床試驗階段,商品上市後將用於泌尿外科、胸外科、婦科等典型手術治療。
2020年12月4日,術銳手術機器人也成功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成為中國第一家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綠色通道)的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産業,今年初在註冊臨床試驗中,完成了亞洲首臺純單孔下的機器人前列腺癌根治術和肾癌肾部分切除術。
與此同時,微創醫療也推出了圖邁腔鏡機器人,並成功完成首例國產機器人單孔手術……
由此可以看出,在手術機器人範圍國產産業想要達成彎道超車,單孔或將成新的突破點。不過,想要在未來通過單孔手術機器人達成國產化超車,仍需要各家國產産業做出很大的努力……
請登錄後參與評論...
登錄後參與討論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