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像

達成世界首創,锂電龍頭殺入醫療

2024-05-29

來源:器械之家

來源:器械之家

2024-05-29

來源:器械之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且24小時後方可轉載。


5月21日,國內锂電激光龍頭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示,公司近期在中紅外飛秒激光(國內把波長超過5 μm的中紅外稱為長波紅外)關鍵技藝及其醫療範圍應用中取得了重大突破。


據公示,該研制成果為全球開創性商品,目前全球尚無對標商品。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實施的技藝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上述公示發布當日,海目星股價直奔漲停,截至收盤,仍有逾2.1萬手買單封死 20%漲停板。22日,公司股價繼續飙漲7.17%至43.79/股,總市值突破89億。


根據海目星規劃,該公司爭取盡快完成相關醫療器械商品的臨床實驗,並獲得相關商品的二類以及三類醫療許可證;相關醫療器械商品在獲取二類以及三類醫療許可證後,爭取在三到五年內達成醫療相關產業的產業化布局和規模化生產。


企查查信息顯示,2024年4月25日公司已成立四川華川星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林國棟,註冊資本1000萬元,經營範圍包含:第一類醫療器械生產;第二類醫療器械銷售;第一類醫療器械銷售等。

企查查股權穿透顯示,該公司由海目星(43.700, 2.84, 6.95%)全資子公司海目星激光智能裝備(成都)有限公司、成都市華川星光産業管理核心(有限合夥)共同持股。


01

角膜切割、微創消融、膠原及毛發再生...


直擊六大醫療應用


近30年內雖然全球有多個國家在該範圍不斷研究,但始終受限於6至 9 µm 高功率中紅外飛秒激光的缺失和組織共振消融的機理不明,導致基於中紅外飛秒激光的微創消融手術還未被達成,其主要瓶頸為:


1、功率不足:中紅外飛秒激光的研究是新興的科研範圍,其現有功率水平 仍受限於幾十到百 mW 量級,距離被證明可進行高效切割的自由電子激光設施 還有一個量級的功率差距,無法實施高效消融;


2、無法調諧:各類病竈組織富含酰胺蛋白和磷酸鹽等組分,對應6至9 µm 多個共振峰,需要通過中紅外可調諧的多個波長激發多個共振峰達成最大的消融 效率和最小的横向損傷,而現有的中紅外飛秒激光缺乏多波長調諧的能力。


而截至本公示披露日,海目星已經成功開發長波紅外連續可調諧的臺式飛秒激光器(LWIRFS),該激光器調諧範圍為5-11 µm,最大輸出功率>1 W,最大脈沖 能量>2 µJ,脈寬<300 fs,重復頻率為500 kHz。該研制成果為全球開創性商品,目前全球尚無對標商品。


據了解該系統在核心光路策劃、關鍵非線性晶體材料生長、控製系統策劃、機械結構策劃、集成封裝 策劃等諸多方面均取得了原創性的技藝成果。


在公示中,海目星列出了多達14項該研制成果的技藝適用範圍和應用前景,其中直接涉及醫療範圍的包括:


1、角膜微創切割和移植


利用特殊中紅外飛秒激光對角膜進行消融,可以得到切口邊緣光滑平整的切口,同時實驗證明該技藝的使用在術後三天角膜上皮層愈合,七天恢復至基 線水平。精準高效的對角膜後續損傷極小的中紅外飛秒消融激光技藝有望成為未來眼科治療和角膜移植手術中的新型手術工具。


2、動脈粥樣硬化微創消融


針對動脈粥樣硬化,實驗證明利用膽固醇油酸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主要成分)和動脈壁在5.75 µm吸收峰的差異進行了選擇性消融實驗比較:膽固醇 油酸脂在5.75 µm飛秒激光作用下達成了迅速的消融,而動脈血管沒有觀察到明顯損傷,這一差異性為臨床動脈粥樣硬化的實施供應了更有利的治療工具。


3、胰腺腫瘤選擇性消融


實驗證明利用特定中紅外波長選擇性消融正常胰腺組織和胰腺腫瘤時, 對胰腺腫瘤可以做到更高效的消融效率和對腫瘤組織的縮小作用。


4、皮膚剝脫式和非剝脫式微創治療


5、膠原再生類年輕化醫美應用


實驗證明中紅外特異性的共振峰可以使得生物組織膠原蛋白再生效果顯 著,且由於飛秒脈沖時間遠小於皮膚組織的熱弛豫時間,將該過程的附帶損傷控製到最小。


6、毛發再生治療


實驗證明經過中紅外飛秒激光強照射,其與毛囊腺體周圍各類組織形成強共振,使毛囊腺體受到刺激從而改變毛囊的內部環境,促進毛發的再生和生長。 且在中紅外飛秒激光的照射下毛發的生長速度明顯加快,毛發粗度顯著增加,毛發密度也顯著增加。


此外還列出了其他應用包括:固體材料中激發高次諧波,產生真空紫外甚至極紫外輻射;固體材料中產生高通量阿秒脈沖;高效率太赫茲激發;泵浦探測束縛態電子超快動力學和強場分子電離的研究;二維紅外光譜探測;分子結構的時間分辨成像;納米器件中的超快電子隧穿和拍赫茲(Petahertz)電子開關多組分氣體靈敏探測;有機材料、聚合材料和氧化物材料的精密加工。


02

瞄準千億級醫美賽道


值得註意的是,海目星相關人士向媒體表示,醫療業務是該公司切入的全新業務,本月底將在上海舉辦相關商品發布會。目前消息顯示,海目星似乎首先瞄準了醫美應用。


2024年05月15日投資者互動版面有網友發問:在企查查上已經看到公司成立了一家“四川華川星光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請問該公司成立是否為了醫療激光?這塊業務公司未來擴展路徑是如何考慮的?


海目星回應:“據工業研究了解,中國目前並沒有真正屬於自己首創研制的具備全球領先技藝的醫療激光器,這個賽道在中國的絕大部分市場都是被國外的醫療激光設備商所占領。醫美賽道具備輕奢屬性,目前中國的滲透率為全球最低,為4-5%左右,不及韓國的五分之一,不到美國的三分之一。


醫療美容以其低滲透率,高客單價、高復購率成為消費醫療“皇冠上的明珠”。中國正規醫美機構的能量源醫美設備80%的市場份額也是被進口商占據,國商品牌大多占據的只是中低端市場。但是在能量源醫美市場中最重要的是技藝壁壘和品牌運營,而技藝壁壘才是商品力的基石。


目前,我們的醫療激光技藝已經達到全球領先水平,公司品牌矩陣建設、市場宣傳籌備、核心商品定位、商品矩陣規劃、渠道管理策略、銷售團隊組建等 相關工作都在緊锣密鼓的籌備中。(相關數據來源:蛋殼研究院、智研咨詢、艾瑞咨詢、GMI、Medical Insight 等)。感謝您的關註。”


Laser Focus World分析顯示,2021年全球激光器市場規模增速為15.5%,而飛秒激光器的增速遠遠超過這個水平,其預計2026年全球飛秒激光器工業的規模有望達到54億美元。在激光醫美範圍,目前國內的中高端激光醫美器械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國產替代空間巨大,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醫美器械工業市場規模為543.7億元,預計2023年中國醫美器械市場規模將達到774.8億元,至2025年有望達成千億級規模。


——


海目星一直深耕激光及自動化範圍,2015年公司以極耳切割的激光製片機為創新點,切入锂電賽道,替代了傳統的五金刀具模切,提高了切割品質,大幅降低了維持成本,一舉成為激光模切細分工業龍頭。


公司研制出國內首臺立式全自動包Mylar機,並投入開發全自動入殼機、全自動無人操作幹燥線,為锂電工業進入自動化時代起到了極大的助力。


受益於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兩旺,海目星的動力電池業務高速增長,2022年上半年公司營收達8.59億元,同比增長327.41%。


但2023年锂電工業在2023年步入增速回落期,海目星增收不增利,達成營收48.04億元,同比增加17.0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21億元,同比下降15.42%。


醫療激光範圍成為了海目星積極拓展的擴展賽道。那麽,這一世界首創商品未來能在醫療範圍達成怎樣的影響,器械之家將持續關註。

相關閱讀

另外
  • 聯影醫療加持,國產首臺“抗癌神器”正式上崗

    2023-11-28

  • 智能調節氧流量,威高率先上市首臺自動控氧製氧機

    2025-03-07

  • 磁懸浮傳輸技藝,助力醫療器械柔性生產

    2024-04-08

  • 對話瓦裏安,揭秘新一代放療黑科技

    2024-08-01

  • 波士頓科學TAVR瓣膜正式進入商業化運行

    2025-04-29

  • 大數據技藝先鋒,開啟智能通氣革命

    2024-07-01

評論

請登錄後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