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4
2025-02-24
2025年2月22日,“中國颅內轉移瘤協作組”(CLAIM)成立會暨首屆宣武颅內轉移瘤論壇在北京圓滿召開,來自108家醫院腫瘤科、放療科、神經外科、病理科、影像科等相關科室近170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颅內轉移瘤多學科協作診療方案,爲患者贏得更多生存機會。
作爲本次大會的亮點,ZAP-X火星舟放射外科機器人(以下簡稱“ZAP-X”)正式發布。該設備系射波刀發明人約翰•艾德勒(John R. Adler)專爲放射外科(SRS)優化而研發,憑借精准、高效、安全等顯著的臨床優勢,ZAP-X正重新定義腦轉移瘤精准放射治療標准。
年發病超150萬 腦轉移瘤診治現狀嚴峻
腦轉移瘤是成人中最常見的腦腫瘤類型,發病率是颅內原發良惡性腫瘤總和的10倍。根據2022年國家癌症報告,我國年新發惡性腫瘤482萬。據報道,約25-35%的惡性腫瘤會發生颅內轉移。以此推算,腦轉移瘤年發病人數超過150萬。
伴隨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影像技術的不斷進步及惡性腫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長,腦轉移瘤的發生率呈現上升趨勢。更爲嚴峻的是,腦轉移瘤預後較差,若不治療,平均生存時間僅1~2個月,不僅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還會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爲應對這一嚴峻疾病挑戰,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聯合10家國內醫院共同發起“中國颅內轉移瘤協作組(CLAIM)”(以下簡稱“協作組”),旨在促進學科交叉與協作,通過優化和創新颅內腫瘤治療技術,提升我國腦轉移瘤診療水平,延長患者生存期。
協作組正式成立
作爲協作組發起人、大會主席,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院長趙國光教授表示,協作組將以“協作、創新、規範、共贏”爲宗旨,通過開展多中心臨床研究、制定診療共識、推廣新技術新方法等方式,致力于提升我國颅內轉移瘤的整體診療水平,爲患者提供更優質、更精准的醫療服務,爲實現“健康中國”目標貢獻力量。
趙國光院長致辭
作爲大會執行主席,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張鴻祺教授在介紹協作組工作內容時表示,此次協作組打破了傳統一級、二級學科的學會,首次嘗試涵盖腫瘤科、神經外科、放療科、病理科等多個科室的多學科協作組,將通過規範腦轉移瘤數據庫、建立臨床標准化流程及專家共識等方式,實現20-50萬以上腦轉移瘤患者平均中位生存期提高1-2個月的最終目標。
張鴻祺主任致辭
專爲頭頸SRS設計 開啓放射外科新時代
放射外科(SRS)因具備定位精准、劑量集中、可有效保護周圍正常組織等技術優勢,在有效控制局部腫瘤進展的同時,對神經認知功能影響相對較小,已逐漸成爲腦轉移瘤治療中的重要方案。
在本次協作組成立大會上,專爲頭頸部SRS優化而設計的ZAP-X火星舟放射外科機器人正式發布,該設備是世界頂尖神經外科專家約翰•艾德勒的創新研發成果。其獨創雙旋轉軸結構,能實現數千個非共面X射線照射角度,極大拓展了放射外科技術的可能性。
ZAP-X火星舟放射外科機器人正式發布
憑借對諸多現有核心技術的超越——等中心精度僅0.3mm,0.002%的超低准直器透漏射率,業界獨家實時影像、劑量雙重監控——ZAP-X正重新定義放射外科治療標准,並在多發、複發等難治性腦轉移瘤治療中展現出顯著優勢。其獨特的完全自屏蔽設計還進一步突破了輻射屏蔽間對放療設備的空間限制,降低了基建成本,使高精度SRS能夠普及應用至更多臨床場景。
在ZAP-X的發布儀式上,發明人約翰•艾德勒遠程介紹了該設備的發明過程、技術優勢及全球應用情況。ZAP-X成功打破了傳統放射外科治療面臨的“不可能三角”局限,在治療精度、速度以及對健康腦組織的保護上均實現了技術提升,希望爲腦腫瘤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安全的治療方案,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約翰•艾德勒博士遠程分享
ZAP-X的研發企業ZAP Surgical與百洋醫藥達成了全方位合作。會上,付鋼董事長表示,百洋的企業使命就是以科技創新優化醫療場景,始終致力于推動具有顯著臨床成效的现有產品進入實際應用,爲醫生和患者提供更先進、高效的疾病診療方案,希望ZAP-X能夠爲腦轉移瘤患者帶來精准、安全的放療新選擇。
付鋼董事長致辭
請登錄後參與評論...
登錄後參與討論
提交評論